服務熱線
近幾年,醫聯體這個詞在醫療圈里挺火的。國家搞醫聯體本來是想讓大醫院帶著小醫院一起發展,把患者留在基層看病。可實際情況呢?好多地方老百姓還是往大醫院擠,基層醫院的門診量就是上不去。這事兒到底問題出在哪兒?咱們今天就來嘮嘮。
醫聯體這事兒聽著好,做起來難。首先就是錢怎么分的問題。比如大醫院把病人轉診到基層,基層醫院治好了人,這收入算誰的?有的地方規定大醫院要抽成,基層醫生辛辛苦苦看病人,結果自己醫院拿不到多少好處。江蘇淮安之前搞過“縣管鄉用”的編制改革,本來是想讓大醫院專家多下基層,可有的專家下去坐診兩天,發現基層醫院連像樣的檢查設備都沒有,最后又跑回大醫院了。
再說說基層醫院的硬件條件。你讓老百姓去基層看病,總得有個CT機、X光機吧?可現實是很多社區醫院連基礎檢驗設備都配不齊。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搞了個區域檢驗中心,把所有基層醫院的化驗項目集中處理,結果檢驗效率直接提升了60%。這說明不是基層醫生不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人才這事兒更讓人頭疼。現在醫學院畢業生寧愿在大城市當規培生,也不愿意去縣城醫院。重慶有家醫聯體,三甲醫院的主任下去當鄉鎮醫院的名譽院長,結果發現基層連能做闌尾炎手術的醫生都湊不齊。有個數據挺扎心:基層醫療機構里碩士學歷的醫生占比不到5%,這跟三甲醫院動不動就博士扎堆的情況差太多了。
現在各地也在想辦法折騰新招數。河南搞的“云端醫聯體”就挺有意思,基層醫生拿著手機拍片子,省城專家通過5G網絡實時會診。有個縣醫院用這法子,把腦梗患者的搶救時間從3小時縮短到40分鐘。老百姓發現家門口也能看上省城專家,自然就不往大醫院擠了。
還有些地方在搞“雙聘制”。比如江蘇有家三甲醫院的呼吸科主任,每周二在自家醫院坐診,周三就去社區醫院帶徒弟。關鍵是把他的獎金和社區醫院的績效掛鉤,這下專家帶徒弟可帶勁兒了。半年下來,那個社區的哮喘患者復診率漲了20%,因為老百姓發現社區醫生現在也會調吸入劑了。
廣東佛山禪城區更絕,他們給基層醫院配了AI輔助診斷系統。剛開始老醫生們還嫌機器麻煩,后來發現這系統能自動識別肺結節,誤診率直接降了15%。現在連社區的全科醫生都敢接肺癌篩查的活兒了,患者回流量增加了四分之一。這事兒說明基層醫院不是沒潛力,關鍵得給它們配上趁手的工具。
說到底,醫聯體要想真把患者留在基層,光靠行政命令不行,得讓基層醫院有接得住患者的本事。現在有些地方已經摸到門道了——要么用新技術補短板,要么用新機制盤活人,要么用新工具提水平。這些嘗試雖然還沒遍地開花,但至少給咱們指了條明路。接下來就看各地能不能因地制宜,把這些好法子真正落地了。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北京醫大道恒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專注于醫院中高管理人員培訓和職業類證書咨詢服務,為公立和民營醫院提供運營管理、質量管理、績效財務、創新服務等咨詢服務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醫療護理員、醫院人工智能AI提示詞工程師等個人職業證書培訓。道恒擁有資深行業專家數名,根植于行業數年,具備精準發展醫院現有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道恒致力于為醫院打造高素質管理團隊,培養醫院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