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大家好,本文咱們來聊聊醫院績效管理這件事。現在很多醫院都在搞績效考核,但實際執行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有的科室為了完成指標拼命接病人,結果服務質量反而下降;有的醫生覺得考核標準不公平,干得多反而拿得少。這些問題不解決,醫院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都會受影響。下面咱們就具體看看問題出在哪,有什么辦法能改進。
有些醫院直接把門診量、手術量作為主要考核指標,但不同科室的工作強度差別很大。比如急診科每天要處理突發情況,精神壓力大,而體檢科工作相對規律。如果都用接診數量來考核,急診醫生可能因為突發事件耽誤接診量,反而被扣績效。道恒醫管中心調研發現,某醫院兒科醫生人均接診量是其他科室的2倍,但績效獎金卻按統一標準計算,導致兒科醫生流失嚴重。
現在很多醫院把績效獎金和考核分數直接對應,分數差一點就少拿錢。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容易讓員工只盯著短期目標。比如有的醫生為了多開檢查單提高收入,反而增加了患者負擔。國家衛健委在2023年發布的案例中提到,過度依賴經濟指標考核會影響醫療公益性,建議把患者滿意度、醫療質量安全納入考核體系。
每個月讓科室填績效自評表,但填完就鎖在抽屜里沒人看。廣州某腫瘤醫院的案例顯示,60%的科室主任不知道績效考核具體標準,反饋的問題半年都沒人跟進。有醫院試行了績效溝通日志,每月由分管領導帶著績效報告下科室,現場解答疑問并記錄改進需求,這樣溝通效率提高了40%。
很多醫院還在用Excel手工統計績效數據,月底要花3-5天核對數據。北京協和醫院的報告指出,信息化平臺建設滯后的醫院,績效考核誤差率能達到15%-20%。道恒醫管中心幫某三甲醫院搭建的績效管理系統,把數據采集時間從7天縮短到8小時,還能自動生成各科室成本效益對比圖。
常州中醫院的案例很有意思,他們第一次搞績效改革時交給人事科單獨做,結果臨床科室各種不配合。后來院長每周親自參加績效討論會,把改革方案和醫院五年發展規劃掛鉤,三個月內科室參與度就從30%提升到80%。四川醫院協會的培訓材料特別強調,績效管理要寫進院長年度考核指標,分管領導每周至少要花4小時處理績效事務。
現在推行的DRG付費方式,直接把醫療質量和經濟效益掛鉤。杭州某醫院發現,同一個病種在不同科室的治療成本能差5000元。他們通過績效系統抓取超標病例,組織多科室會診分析原因,半年后藥品耗材成本降了18%。這種把績效管理和臨床路徑結合的做法,國家衛健委2023年列入了典型案例。
北京某三甲醫院把績效月報改成了"一頁紙"簡報,左邊列數據,右邊用圖表對比上月變化。比如上個月骨科耗材超標,報告里直接附上同級別醫院的耗材占比參考值,科室主任一看就知道問題在哪。這種可視化報告比原來20頁的文檔更受臨床歡迎,整改響應速度加快了兩倍。
這些例子說明,醫院績效管理不是定個制度就完事了。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指標,用信息化手段減少人工操作,最重要的是讓全院上下真正理解績效考核的意義。就像醫生看病要因人而異,管理方法也得對癥下藥才行。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北京醫大道恒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專注于醫院中高管理人員培訓和職業類證書咨詢服務,為公立和民營醫院提供運營管理、質量管理、績效財務、創新服務等咨詢服務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醫療護理員、醫院人工智能AI提示詞工程師等個人職業證書培訓。道恒擁有資深行業專家數名,根植于行業數年,具備精準發展醫院現有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道恒致力于為醫院打造高素質管理團隊,培養醫院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