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醫院里年輕醫生離職的新聞越來越常見。有的科室甚至整個團隊帶著病人“集體跳槽”,直接把醫院管理層整懵了。大家可能都聽過“留人先留心”的道理,但現實是很多醫院連醫生的基本訴求都沒摸清楚。為啥年輕人寧可放棄穩定工作也要往外跑?
丁香人才做過一份覆蓋4000名醫護的調研,57.9%的人動過跳槽念頭。有個三甲醫院的合同護士說得實在:“我們急診科新人每月到手3800,干兩年還沒食堂大媽工資高,不走等著過年嗎?”。更扎心的是薪酬倒掛現象,有些主治醫師發現規培生拿的科研補貼比自己工資還高。
工資條上的數字只是冰山一角。某三甲醫院做過統計,年輕醫生平均每周加班20小時起步,值完夜班接著上門診是家常便飯。有醫生開玩笑說:“我們科排班表比急診還刺激,紅眼航班都沒這么連軸轉的。”
現在醫院評職稱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位規培了三年的醫生吐槽:“我們科五年沒騰出副高名額了,主任說等他退休才有坑。”。科研壓力更是要命,臨床醫生得熬夜寫論文不說,還得自掏腰包做實驗。華西醫院做過摸底,35歲以下醫生里70%的人覺得“臨床和科研根本沒法兼顧”。
年輕人現在精得很,早就不吃“畫大餅”那套了。溫州有家醫院搞了個狠招——讓醫生入股科室發展。有個骨科大夫算過賬:“現在每月多拿分紅不說,設備采購我都有發言權,這才叫當家作主。”。這種實實在在的參與感,比空頭支票管用多了。
現在的95后醫生找工作就像挑對象,既要“有感覺”又要“處得來”。道恒醫管中心調查過離職醫生,超過六成的人提到“每天開不完的會,填不完的表”。有麻醉科醫生抱怨:“我這邊盯著監護儀,那邊還要回復二十個微信工作群,真當我是八爪魚啊?”
更鬧心的是科室氛圍。某醫院心內科實行“主診醫師負責制”后挺有意思,老帶新不是光動嘴皮子。主任每周固定帶著年輕人做疑難病例復盤,手術臺上手把手教解剖層次。用他們科90后醫生的話說:“在這干活能摸著門道,比天天讓寫心得體會強多了。”
四川有家醫院搞了個“青年人才孵化營”,進來先做三年職業規劃。他們神經外科有個特色,允許醫生選臨床或科研賽道晉升。去年有個專攻腦卒中急救的醫生,雖然沒發過頂刊論文,憑著搶救成功率和患者口碑照樣評上了副高。
江浙地區有醫院玩得更靈活。把科室發展目標和醫生個人成長綁定,比如開展新項目時,牽頭醫生能拿技術分紅。聽說有消化內科團隊靠著這種模式,把腸鏡早癌篩查做成特色項目,醫生收入翻倍不說,病人量漲了三成。
說到底,醫院留人不能光靠情懷。年輕醫生要的是明明白白的薪酬體系、看得見的晉升通道、實實在在的尊重感。就像談戀愛,總得讓人看到未來才有奔頭。那些留得住人的醫院,無非是把“你想怎樣”和“我能給啥”這兩本賬算清楚了。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北京醫大道恒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專注于醫院中高管理人員培訓和職業類證書咨詢服務,為公立和民營醫院提供運營管理、質量管理、績效財務、創新服務等咨詢服務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醫療護理員、醫院人工智能AI提示詞工程師等個人職業證書培訓。道恒擁有資深行業專家數名,根植于行業數年,具備精準發展醫院現有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道恒致力于為醫院打造高素質管理團隊,培養醫院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