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最近好多醫院管理者都在吐槽,績效考核溝通輔導機制看著挺正規,實際用起來就像擺設。明明花了大價錢搞系統、定指標,結果臨床科室不買賬,績效數據擺在那兒也沒人看,最后變成"填表游戲"。今天道恒醫管中心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些溝通輔導機制為啥失效,又該怎么救活它。
現在很多醫院的績效溝通存在三個要命的問題。
第一個是數據反饋太慢,有的醫院還在用紙質月報,等科室拿到上個月的數據,黃花菜都涼了。像浙江某腫瘤醫院沒改革前,績效數據要拖20多天才能到科室手里,人家臨床醫生早忘了當時為啥被扣分。
第二個問題是定指標的和干活的互相不搭界,管理部門坐在辦公室里琢磨出來的KPI,臨床一看就搖頭:這個指標和咱們看病救人有什么關系?比如有醫院把論文數量定成主要考核項,結果醫生都忙著寫文章,門診質量反而下滑。
第三個毛病是溝通全靠開會,科主任既要管業務又要應付各種績效面談,最后只能隨便應付了事。
現在說解決辦法。
第一招得把數據反饋從"老爺車"升級成"高鐵速度"。浙江那家腫瘤醫院搞了個移動端實時系統,醫生做完手術就能在手機上查績效數據,哪里做得好哪里要改進一目了然。這么一改,他們科室目標達成率兩年從65%躥到92%,績效申訴直接少了七成多。
第二招得讓懂臨床的人參與設計指標。道恒醫管中心幫醫院推的"科主任+運營助理"模式挺管用,運營助理天天泡在科室里,既懂醫療流程又明白管理需求,制定的指標臨床愿意認。
第三招得學工廠里的PDCA循環,不能光考核不改進。廣州有家醫院每月績效會不是光念報告,而是帶著科室找問題根源,上個月手術室接臺慢,這個月就專門盯著整改,改好了還要回頭看效果。
先說移動端系統這事。現在很多醫院用的系統還停留在電腦端,其實技術上沒多難,關鍵是要把數據顆粒度做細。比如把每臺手術的耗材成本、患者等待時間這些關鍵數據實時推送給主刀醫生,比月底給個總分有用多了。
再說雙軌輔導,科主任主抓業務方向,運營助理負責把業務數據翻譯成績效語言,倆人每周碰頭一次,既能及時糾偏又不耽誤看病。最后這個PDCA循環,得有專人盯著閉環。北京有家醫院在績效辦設了整改督辦崗,每個問題都要明確責任人、整改期限,下個月查臺賬看落實,沒完成的在績效會上點名。
這些辦法看著簡單,其實藏著三個門道。一是別把績效溝通當額外任務,得把它揉進日常業務流程里;二是溝通要用醫護聽得懂的語言,少擺管理術語;三是整改要見真章,不能每次都說"下次注意"。把這些做到位了,績效考核才能真正變成提升醫療質量的幫手,而不是添亂的累贅。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北京醫大道恒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專注于醫院中高管理人員培訓和職業類證書咨詢服務,為公立和民營醫院提供運營管理、質量管理、績效財務、創新服務等咨詢服務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醫療護理員、醫院人工智能AI提示詞工程師等個人職業證書培訓。道恒擁有資深行業專家數名,根植于行業數年,具備精準發展醫院現有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道恒致力于為醫院打造高素質管理團隊,培養醫院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