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診師」已被正式錄入職業分類,這項工作包括幫人掛號取號、預約檢查、與醫護溝通等服務,人社部將其定義為「
社群健康助理員」。
一、職業概況
職業名稱:社群健康助理員
職業編碼:4-14-01-04
職業定義:運用衛生健康及互聯網知識技能,從事社群健康檔案管理、宣教培訓、就診和保健咨詢、代理、陪護及公共衛生事件事務處理的人員。
職業技能等級:本職業共設三個等級,分別為:四級/中級工、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二、職業守則
愛國守法 誠信友善
在崗敬業 熱情周到
服務社群 呵護健康
預防為主 規范實施三、行業產生背景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慢性病的逐漸年強化,慢性病人群的快速增長激發了有不同健康需要的群體解決其健康問題的社會需求,社群健康助理員職業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從加強衛生資源配置的角度,社群健康助理員職業使衛生資源向社群基層流動。
從改革預防保健體系的角度,社群健康助理員職業強調預防為主,建立綜合性預防保健體系,發揮社群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構建一個健康、共建、共享的格局。四、社群健康助理員職業的定義
社群健康助理員是運用衛生健康及互聯網知識技能,服務于村鎮、社區、樓宇、單位等群體,從事社群健康檔案管理、宣教培訓、就診、保健咨詢、代理、陪護及公共衛生事件事務處理的相關人員。社群健康助理員職業具有兩大社會功能,一是對突發衛生事件的防控處理,二是對大眾健康的管理服務,對“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五、社群健康助理員職業的產生背景
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日漸加強,社會對于經濟便利的社區保健及社群健康管理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1)社會進入老齡化
預計到2030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30%。老年人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由于身體功能的減退,常常存在或多或少的健康問題,導致健康和護理需求上升。
(2)疾病譜的變化
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病率顯著上升,慢性病管理的需求量增加,這些不可能由臨床醫療機構單獨完成,而需要由社區和家庭共同負擔。
(3)醫療費用的高漲
醫藥費用的過快增長,致使部分人群生活負擔加重,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得不到有效保證,同時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加大了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負擔。
(4)健康管理需求迫切
除老年人以外,婦女、青年、兒童、殘疾人也是需要提供衛生服務和特殊群體,他們在健康管理方面有特殊的需求。此外,不同年齡、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民族的人在解決健康問題的方法上也會有過不同。由于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迫切希望能得到方便、經濟、快捷的健康衛生服務以滿足健康需求。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綱要》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減少疾病發生。要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要堅持共建共享、全面健康,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圍繞疾病預防和保健促進兩大核心,從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等三方面提出了十五個重大專項行動,分別是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全民健康行動、控煙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癌癥防治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糖尿病呼吸行動和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促進以治病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
在目前健康問題突出和健康管理需求明顯提高的情況下,社會上不同類型和服務模式的各種組織、企業,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康管理公司、養生保健中心、養老服務機構、心理咨詢場所等,為不同需求的社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但在管理規范化、服務專業化、流程標準化、內容科學化等方面需求要制定保證健康管理和服務提供的時效性。這就需要對提供這些服務的人員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讓他們熟練掌握健康教育、健康咨詢、衛生防護、陪醫助醫,以及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與監測等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不同需求的社群提供標準化的健康助理服務。統一的標準和流程,才能有效保證健康管理和服務提供的時效性。這就是需要對提供這些服務的人員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讓他們熟練掌握健康教育、健康咨詢、衛生防護、陪醫助醫,以及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與監測等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不同需求的社群提供標準化的健康助理服務。六、社群健康助理員的職業特點
1、社群健康助理員是服務者
通過對服務對象的健康評估,制定相應的健康計劃,提供持續性的健康服務。包括:健全社群醫療保健服務網絡,采取定點、巡回、上門服務等等多種形式,為社群成員提供預防、醫療、保健、護理、康復和心理咨詢等健康助理服務。
2、社群健康助理員是教育者
社群健康助理員通過對社群成員的健康教育,提升社群成員在健康方面的自我照顧能力,突出個人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包括: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增強社群成員自我預防和保健技能;從“人”的教育處罰,引導社群成員主動提高健康素養,養生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的額是提高人體面對外部環境挑戰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達到身心健康的動態平衡,構建“自我管理+社會服務”相結合的健康教育網絡。
3、社群健康助理員還承擔管理者的角色
社群是基本的社會建設單元,是每一位城鄉居民家門外的“家”,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務也體現在社群層面。社群健康助理員的設立進一步完善了醫療和健康服務體系的銜接機制,形成資源科學配置和優勢互補的分級健康服務格局。另外,構建“居家+社群+機構”健康生態圈,著力推動健康資源下沉,服務落地,提升社會整合照護能力,優化醫養結合機制,以更低的成本提升人群對健康的滿意度。 七、社群健康助理員的任務及要求
1、社群健康助理員的任務:
(1)運用互聯網共享衛生健康資源,提供健康咨詢、培訓、代理、監護及網約就、保健等服務。
(2)為社群成員建立健康檔案,采集、上報健康風險因素及公共衛生健康信息。
(3)為社群成員提供健康訪視、體檢、就診、轉診等代理或陪護服務。
(4)為社群成員提供預約掛號、繳費、取藥、辦理住院手續等就診協助服務。
(5)為有養生、體檢、心理咨詢等健康需求的社群成員推薦機構及技師,提供預約、出行陪護及接送等服務。
(6)開展社群衛生健康防護,提供消毒、清潔、送藥、看護等生活服務。
(7)利用互聯網技術參與公共衛生事件的健康預警、監視等工作。
社群健康助理員是社群成員的健康助理,在進行日常社群健康服務的同時會面臨各類人群提出的關于健康的問題,特別是患慢性病的社群成員,期望通過健康指導和健康干預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使藥物治療與心理行為治療結合起來,達到康復及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這就要求社群健康助理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全面的健康知識,不斷提高健康服務能力,能獨立開展健康指導以及咨詢活動,為家庭醫生做好助手。八、社群健康助理員工作崗位、場所、場景
1、工作崗位 社群健康助理員的工作崗位主要是社群運營,圍繞社群健康將社群成員聯系起來,使社群成員之間為了自身健康進行有效社交,了解健康知識,踐行健康行為,提高健康素養。
2、工作場所 (1)社群健康助理員線上工作場所:
社區平臺(豆瓣、知乎、貓撲、天涯、百度知道、窮游網、馬蜂窩等)
社交網絡(微信朋友圈)
社交媒體(微博、快手、抖音、微信公眾號)
即時通信平臺(微信群)
(2)社群健康助理員線下工作場所:
村鎮、社區、樓宇、單位、企業等
3、工作場景 (1)為社群成員提供不同形式(文本、圖片、動畫、視頻等)的健康醫療信息和指南,及時更新社群成員的健康知識。
(2)收集社群成員的健康醫療數據、結構化非結構化問卷,或者來自第三方應用的健康數據等,同時,以圖形化方式顯示和輸出社群成員的相關健康數據,顯示健康管理團隊的專業化分析等。
(3)基于社群成員的基礎健康數據,幫助醫療團隊及健康管理團隊進行對社群成員的健康的組織、協調和管理。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和行動指南。包括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運動、飲食、體重、睡眠、情緒、壓力管理及戒煙戒酒指導等)、慢性病管理(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用藥依從性管理等)、院外康復(心衰、哮喘、心理疾病等患者出院后養護和康復協助等)。
(4)建立社群成員與醫療團隊之間的溝通交流渠道,解決社群成員的健康需求,如提供體檢、就診、轉診等代理或陪護服務,預約掛號、繳費、取藥、辦理住院等協助服務。
(5)為社群成員做健康風險分析,協助重大疾病、預防保健等相關事宜,如醫療協助、健康保險相關資訊等。
(6)開展社群衛生健康防護,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該課程適合人群:
1、醫療機構、陪診機構、保險公司、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康養機構、家政服務等行業工作的人,都很適合考這個社群健康助理員(陪診師)證書。
2、對陪診、健康行業熱愛,想做靈活就業的陪診師的人;
3、已考過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養老護理員、
營養指導員的人也很適合考這個證書。
考過證書后,可在人社部官網查詢,有專業背書加持,可以接更多的陪診服務和其他健康服務從而提升薪酬。
對想靈活就業的個人來說,有了這個證,可以兼職接單,或者可以入職公司平臺開展陪診和更多健康服務。
客服熱線
聯系人:鄧老師 167-1083-8763
